老母陪練 球迷目睹幾乎掉淚


    盧彥勳不僅沒有教練,也沒有防護員。防護員有多重要?跆拳好手蘇麗文倒地十一次,上場幫她噴冷媒、按摩,幫助她靠意志力堅持到底的,就是防護員。


    好的防護員,厲害到什麼程度?盧彥勳因打球而有椎間盤突出的毛病,台灣大部分的醫生都告訴他,「沒辦法」、「要開刀解決」,但他後來遇上一 位德國防護員,教了他幾個復建動作,一個星期就解決盧彥勳的問題。還有一次,盧彥勳肩膀疼痛,防護員只是看看他前胸、後背的肌肉,就告訴他,因為他前面的 胸肌練太大,把背往前拉,前後肌肉不協調才引發肩痛,要盧彥勳多練後背的肌肉。果然,盧彥勳的確因為拚命伏地挺身練胸肌,把胸肌練太強,反而受傷了。


    沒有教練、與中華隊八十名選手共用六個防護員……,台灣首度闖到世界排名七十的網球好手,就像公園打網球的阿伯一樣,隻身前往北京打奧運。但這種待遇並非頭一遭,長年以來,盧彥勳就是這樣「土生土長,自生自滅」。


    二○○四年盧彥勳打進美國公開賽會內賽時,曾帶著一面大國旗去辛辛那提,幫盧彥勳加油的「台灣加油隊」隊長李昆霖說,當時他到了會場,發現 一個台灣觀眾都沒有,而他的對手──三屆法國公開賽冠軍以及前世界排名第一的Gustavo Kuerton (Guga)有一大堆巴西球迷挺著。


    更匪夷所思的是,Guga有專人陪練,盧彥勳只能靠他的老母親丟球讓他熱身。罹有坐骨神經痛的盧媽媽,經常得身兼球僮、練球員、按摩 師……;曾在澳洲當留學生的「卡神」楊蕙如說,那時她和妹妹偷溜去球場看球,看到盧彥勳比賽前後各兩小時的暖身、延展,都只有他的母親幫他,「我和我妹看 了都想哭!」


    台灣的主管機關認為,盧彥勳已經轉入職業網壇,所以國家不宜再投入資源。不過,日本、英國可不是這樣對待他們的網球好手,錦織圭和Andy Murray也是職業選手,但政府仍指派國家隊教練在各種比賽隨行指導,就因為他們是國家重要資產


    反觀盧彥勳,國家給了他什麼幫助?台灣政府培植奧運選手的「挑戰二○○八黃金計畫」,每年給他一百二十萬的補助(體委會號稱給了六百萬,那 是 120萬 × 3年 + 盧彥勳參賽應得的獎金 = 600萬),但要自費請教練、防護員,一年一百二十萬哪裡夠用?結果,盧彥勳為了替台灣爭取奧運門票,還要自己出錢,發給教練、防護員一星期各一千五百美 元的薪水,還不包括機票、食宿等開銷。


    奧運得自己出錢爭取參賽權,之前到世界各地打球,還曾因為睡爛旅館被跳蚤咬,沒有防護員、醫生照顧,又怕吃藥違反禁藥規定的盧彥勳,搞到差一點罹染蜂窩性組織炎。


    為了省錢,盧彥勳和盧威儒兩兄弟吃遍世界各地的「吉野家」;還從接待過山普拉斯、下半身只裹了毛巾的費德勒等「球王」的美國國家網球中心,扛了二十幾公斤的水和食物回旅館,只為省下幾十塊美金。


    年輕的他們也曾被贊助商騙,簽下盧彥勳為他們打球、但對方什麼都不必付的「不平等條約」,讓當時的韓國教練拿不到贊助費,無法繼續教盧彥勳。


    如此千辛萬苦打進世界百大的盧彥勳,在台灣卻因網球不夠普及,很難得到廠商贊助與國家資助。


    對岸高規格誘惑 一哥不為所動


    其實,包括這屆奧運在內,盧彥勳每次到中國參加比賽,都有對岸的「領導」要盧彥勳「為祖國效力」,他們對他說:「小盧,你敢的話,全家移來大陸,你需要什麼資源,我們全力配合!」盧威儒說,真的是因為「愛台灣」,也不想讓總在盧彥勳困難時伸出援手的李遠哲丟臉,因此「不願走上這一條路。」


    中國官方頻拋媚眼,台灣體育界卻把盧彥勳視為「頭痛人物」,因為盧彥勳「不夠聽話」。盧彥勳是職業級選手,但官方常希望他代表國家隊打球,盧彥勳絕對願意為台灣出賽,但是,官方對他的待遇,就像這次奧運一樣,「不符比例」。


    盧彥勳排名一千四百多名時,政府要他去打世界大學運動會,他去了,也拿下台灣第一面男子單打銅牌。兩年後,他的排名已上升到一百多名,國家 還是要他去打世界「大學」運動會,盧彥勳當時還被其他國家的職業選手嘲笑,「你是職業選手耶!」盧彥勳仍然為台灣拿下第一面男單金牌;但在這之前,盧彥勳 代表台灣參加台維斯盃時,手已經受傷,正因如此,打職業賽維生的盧彥勳,長達半年沒有任何比賽獎金入袋。


    盧彥勳那段時間的情緒跌落谷底,還因此摔壞六支球拍,只帶了一支球拍去打世界大學運動會。有些人質疑,盧彥勳為了國家難道不能忍?但若換個角度想,如果要王建民回國打輔大舉辦的校際比賽,因此半年無法參加職業比賽,他的苦處又有多少人理解?


    盧彥勳是職業選手,一年包括教練費、差旅費,至少要五百萬支出;且他那時只是個剛出道、力求職業賽積分的選手,常常飛到一個國家,然後在第一輪就出局,什麼錢也沒領到,就必須再飛往另一個國家,輸贏壓力極大。


    加上職業的競爭壓力高,光看訓練內容,體能訓練第一個項目:衝刺,三十公尺、五十公尺、七十五公尺、一百公尺,跑完走回原點,四個距離一個 循環,要跑十個循環。第二項:雙手放在背後,雙腿直立預備,像青蛙一樣向上跳,大腿得碰到胸部,整個距離四十公尺,時間半小時。盧彥勳必須這樣日復一日, 用體力執行這些常人無法忍受的職業級訓練。


    但是,當盧彥勳提出奧運沒有教練的問題時,體委會卻只會發出新聞稿:「以『近三年』為例,政府給予盧彥勳個人的培訓、參賽及獎勵費用,已達新台幣六百萬」,但其實,政府每年補助只有120萬,但盧一年的支出就要五百萬。


    於是,盧彥勳一面打球,只好一面到處辦「募款餐會」!


    父親驟逝 牽動生涯抉擇


    打球的環境不好,但盧彥勳並未放棄,極重要的原因之一,就是盧彥勳已過世的父親,生前始終認為兒子能打出一片天。


    盧家最早投入網球的子女,其實是大盧彥勳四歲的哥哥盧威儒,他們就讀的修德國小,有一位認真培養網球選手的校長林東瀛(連玉輝就是這位校長帶出來的)。盧威儒原本被挑入足球隊,但因為小小年紀就戴眼鏡,不適合要用頭頂球的足球;但學校看盧威儒身材不錯,於是要他轉到網球隊,因此開啟盧家與網球的淵源。


    盧家兄弟的父親,在屏東從事雞肉批發生意,曾參加縣運的盧父本身也喜歡運動,常常在早上做完生意,下午就帶著盧彥勳,到球場看盧威儒打球。


    也算是耳濡目染,盧威儒小學四年級的時候,盧彥勳就在場邊耍;後來盧彥勳上一年級時,已可練三、四年級生才能練的揮拍;二年級時「偷偷」幫六年級的學長參賽,還拿冠軍;三、四年級時,已經有六年級生的程度了。


    也是修德國小牽起他們與李遠哲的緣分,本身也打網球的李遠哲,有一次到修德打球,問起國內有沒有值得栽培的選手,就這樣,李遠哲從盧彥勳小時候打球開始,一直在背後幫到現在。


    二○○○年,是盧彥勳網球生涯的轉折點。十二月四日,盧彥勳的父親驟逝,但是那一天早上,盧父才剛與連玉輝到林口體育學院,討論盧彥勳的未來。


    盧彥勳原本有幾個選擇,一是保送台大,但必須放棄網球;二是出國,以盧彥勳青少年時期的打球成績,史丹佛、哈佛都會給獎學金,不過不能打職業賽;第三是就讀林口體育學院。


    原本還沒決定任何一條路,哪知道盧彥勳父親下午就驟逝。措手不及的盧家,頓失經濟來源,盧彥勳首先就放棄出國讀書的念頭;又因父親對盧彥勳在網壇生涯的期待,讓他不願意放棄網球、選擇台大;於是,盧彥勳進入林口體育學院,然後轉入職業網壇--為了父親和兄弟倆共同的夢,和世界頂尖一流好手同台競技。


    盧威儒坦言,在他們的父親過世時,「當時網球界的氣氛認為,盧彥勳的網球生命OVER了!」


    網壇發展 備受世家打壓


    沒有父親的資助,盧彥勳在網球界遭到不少打壓,尤其台灣網壇有一些「世家」,他們掌握資源,傾注在自己的子女身上。於是曾有家長跑來告訴盧 彥勳:「你的機票、簽證快要到期了,你不要贏喔!」也有自視甚高的選手,以「不與中華隊練球」為理由,排擠盧彥勳;還有人因為盧彥勳排名不斷上竄,片面更 動排名認定規則……,在這種環境下「苟活」,盧彥勳和哥哥盧威儒暗自發誓,「爛命一條,一定要拚一口氣!」


    在這種不公平的環境下搏鬥著,二○○一年底,排名七百多名的盧彥勳在香港未來賽拿到冠軍,這兩兄弟,一個在場中央、一個在看台上,哭得不能自已。


    但盧彥勳所受的待遇,並未因他在世界網壇的排名竄升而好轉。


    泰國每年提供約一千萬台幣培養十四位青少年網球選手,兩位選手配一個教練,想去哪裡打就去哪裡打;除了培訓金、比賽獎金外,政府還要求國營企業每年贊助千萬泰銖(也約一千萬台幣)協助培訓,選手同時享有免費機票、外交護照。在中國,「全國運動會」的金牌兩百二十萬,反觀台灣選手即使參加「亞運」拿金牌,國光獎金也只有兩百萬,連對岸的「國內」運動會都不如。


    再看韓國,和盧家兄弟是好朋友的金東鉉,排名八、九百名,光是代表「釜山市」每年打一個不超過兩星期的全國聯賽,市政府就提供他所有比賽經費,包含機票、食宿,每個月還固定發他薪水,職業比賽獎金都歸他自己所有,並保證退休可以進入市政府擔任公職,或當釜山市代表隊教練。


    反觀台灣體壇,二○○一年,盧彥勳快要拿到職業比賽第一分時,突然受傷,從中正機場用擔架抬出來,那一天,在輔大打乙組的盧威儒,拿到單、雙打雙料冠軍,接到盧彥勳電話告知受傷,卻沒有半點喜悅,盧威儒與母親望著盧父的遺照,整整三個小時說不出話。


    訴求改革 卻被逐出中華隊


    二○○七年台維斯盃,盧彥勳以「一萬美元出場費」訴求國手的不公平待遇時,卻被台灣網壇說他「不愛國」,當時,盧彥勳訴求的重點不在金錢,「我要的是網協對選手的尊重。」後來盧彥勳卻因「維持紀律」之名,被逐出台維斯盃中華隊行列。


    「他是在追求我們遙不可及的夢想啊!」看著弟弟能與世界頂級好手一起競逐,盧威儒總露出羨慕的眼神,可是,感受到盧彥勳一個人孤獨地在全世界打球,又不禁覺得落寞,並遺憾自己的球技不夠好,不能像張德培、張君培兄弟一樣搭配雙打。


    幾度,盧彥勳煩躁不安,甚至萌生退意,都是在哥哥的安撫下平息,但盧威儒沒辦法場場比賽都跟,盧彥勳也只能寄託上帝。下次你可以注意,每當盧彥勳贏得關鍵球,總會有個動作:親吻手指後指向天空,就是在感謝上帝,還有父親在天之靈。


    畢竟,必須辦「募款餐會」才能繼續闖蕩網壇的盧彥勳,與其寄望只在贏球時送包、打電話致意「錦上添花」的台灣官方,或許只能倚靠上帝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t3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